2018-12-29《高中数学发展性教学顶层设计研究》荣获广东省2018年教育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在2018年的年底,从广东省教育促进会传来了好消息:由省工作室主持人孟胜奇和工作室指导老师古伯纯共同主持,张小勇、冯小龙、高瑞瑞、熊国林参与的省级课题研究成果《高中数学发展性教学顶层设计研究》,经过专家评委认定,在众多研究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2018年度第29届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名列第七!
“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 是由广东省教育促进会、南方日报社、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杂志社主办的教育创新成果评比,是广东省教育界的一个重大奖项,在全省范围内由很强的影响力。本次参赛的创新成果项目共有679项。经过学科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委员会和定评委员会三级评委会认真评审,评出获奖项目186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6项、三等奖137项。获奖比例很少,能评上全省第七名,课题主持人与课题成员都付出了不少努力!
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孟胜奇老师的引领下,以工作室为平台,以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发展为主线,工作室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在省内外都取得了不错的影响力。

《高中数学发展性教学顶层设计研究》研究成果
三年来,课题组成员以及工作室的指导老师、跟岗学员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教学智慧得到升华。不少教师通过在参与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都有一定的成长,其中1名教师被评为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5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3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3名教师参与省级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孟胜奇老师被评为广东特支计划名师、高中数学正高级教师。
课题成果简述如下:
1形成了中学生发展力理论架构
1.1完善了中学生发展力模型
学生发展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与个性品质以使自身能够持续学习、实现人生价值和自身健康、优质发展的合力。
学生发展力有三个维度:知识技能、能力、个性品质。

其中个性品质具有普适性,也更为重要,不像能力具有倾向性,因个体而异。个性品质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一位天赋一般的学生因为具有优秀的个性品质,可能发展得很好;一位天赋优秀的学生可能因为个性品质一般而发展不如预期。
1.2明确了基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中数学发展性教学,出版专著《高中数学发展性教学顶层设计》(约三十万字),从学生发展的主体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等方面作了分析与探讨。
我们将数学发展性教学界定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等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优化、价值观形成等方面得到有效促进的教学。
此外,在发展性教学理念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和知识难度,构建促进学生发展为内核的教学方式,应该基于下面两个基本观点:
(1)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主动、自主、探索、交流等;
(2)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为:激发、引领、指导、讲解、解惑、帮扶。具体教学方式可以是讲解、启发、探究、合作。
1.3明确了中学生发展力形成的三个认知
1°中学生的发展意识与学校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班级文化以及家庭教育等因素密切相关。
2°中学生发展力的强弱与个体发展目标、校园文化氛围、周围同学主动发展意识与发展行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3°中学生发展的效果与发展个体的知识基础、能力倾向以及行动力、克服困难的坚毅品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2探索出中学生发展力养成系统
2.1形成了“中学生发展力”动力形成系统
形成了以发展目标为牵引,以励志教育、典型发展案例与发展愿景讲座为激励手段,以自主发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措施的“中学生发展力”动力系统,着眼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发展潜质,为学生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2.2优化了新授课基于问题驱动的“问题链+学生核心活动”数学教学模式
“问题链+学生核心活动”教学的组织形式是,教师以问题链推动教与学的活动,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得以解决,教学任务在问题链的逐一解决中得以完成。
“问题链+学生核心活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既能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也能兼顾不同难度内容的学习,使得探究活动在每堂课中得以进行,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较为充分地体现了课程理念。
2.3形成了解题课、复习课的“主题式教学”模式
主题式教学: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主题为中轴,围绕教学主题而展开的,在系统论、学习理论与教学论指导下,以教学主题为枢纽,在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与协调运行中,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以达成教学主体心理结构的完善与自我实现的整体性设计。
2.4形成了高中数学发展性教学评价标准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点在教学内容设计的适切性、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学习结果的高品质。
(1)教学准备:①教学三维目标设计的完整性、适切性和可操作性;②教学策略的设计与特色;③教学评价、反馈调控、课堂管理的设计与特色。
(2)教学实施:①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和教学经验;②教学技能;③我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生成性,以及我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
(3)学习状态:①学生的主体性及参与性状态(广度、深度);②学生的交往状态、合作状态与课堂的学习氛围;③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探究精神;④学生的情绪状态;⑤学生的生成状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学习效果:①学生能积极愉快地参加各项学习活动;②学生能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③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上表现出较好的思维品质。
3创新之处
创新之一在于抓住了学生发展的本质,理清了“中学生发展力”三维要素的相互关系,形成了重在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发展学生能力的基本认知。
创新之二在于构建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力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如“问题链+学生核心活动”教学模式、主题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创新之三形成了“中学生发展力”动力形成系统。
4论文专著
